在機場快線上,看到一端莊秀麗的空姐(背影),在九龍站,拖著行李箱,款款步出車廂。
突然聯想到,住在Union Square ,對空姐或者“商务空中飞人”是很好的選擇。在每日縱橫數萬里公里後,他们的最佳選擇是,「走最短的路-回家,步行就餐、購物、娛樂、隨時回家休息,一切盡在掌控中」。
從機場“到達出口”到“機場快線機場站台”,大約120米,步行1分半到2分鐘;從機場到九龍站約33公里,需要21分鐘(但是端坐不動,不耗費能量,忽略不計);從機場快線九龍站, 選擇靠近Union Square公寓的閘口出閘,水平距離不超過180米,步行時間2-3分鐘;如果要回到高層的家中,交給電梯,1-2分鐘到家。
因此,33公里距離的跋涉,由於設計的體貼,轉換為不到10分鐘的步行+20分鐘的打盹,合計半小時,把自己扔在舒適的家的大牀上。
換成米國或天朝糢式,可能30分鐘,我們剛剛開車離開機場。
如同本站拙文“創新的方向(上)-為”人體的弱點”而設計?”的觀點,讓“人少費勁,讓鐵老虎(機器)多作功”。這只能在設計一開始時,就確定這樣的目標,才能實現。這其實就是我們聽膩了的“人性化”。可是,我們連最基本的“少走路”的人性化都漠視,“高級”的人性化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?評獎和發表論文用:)
壓縮“飛機艙門”到“機場快線艙門”的距離,壓縮“機場快線艙門”到“君臨天下大堂”的距離,就是“人性化”設計。還是需要膽識的,沒有足夠的本事,是不敢亂壓縮這個距離的!有安全緩沖的、技術支持的、經營管理的種種措施保駕護航。
同樣,如果想要在電商橫行、商場過剩的時代,有更多的顧客撥兀光臨,必須要借助“鐵老虎”給你背過來。因此在設計上,首先就是要壓縮“鐵老虎(地鐵站、公交站)到商場”的距離。
就商业而言,“壓縮距離”不只是簡單的“縮短”,如果還包含“強行導入人流,增加消費的禍心,那“走起來順,一眼就看見,多用扶梯和傳送帶,全程輪椅、甚至不等紅綠燈”等等,這些多花的錢,就要毫不猶豫地花。唉, 其實這就是耳熟能詳的“可達性”。
對於住宅而言,同樣,也是要壓縮“家到鐵老虎”的距離;這更是數十年都要考慮的成本。每天能否多睡半小時,很大程度上要看你的家和”鐵老虎”的關系。
北漂在燕郊的噩夢,多少給我們一些警示。建築師控制不了規劃,但可以以“最接地氣”的專業身份,盡力現行倡導一些人性關懷,反饋到規劃層面,最終以各專業合力, 避免類似窘境再現。
“城·雙城對“觀點: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价值在于,借助机器的力量,是人用更少劲,完成或体验更多的事。“省劲、便利”的对策都可量化为步行仅N米、负重轻松上下N层、仅需N分钟、7×24、全天候、全程无障碍……等具体的数据。建筑师对人的关怀、大爱其实就蕴藏在这点点滴滴,而不是口号、提法和主义的争执中。
下一篇:人和?-摘录:创新的艺术-来自全球顶级的创新设计咨询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