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说,“被看见”的最好是综合体本身。或者至少是综合体的标志。
同样得应用“曝光度”这个指标。如同前文提到,而且是向随机路过的、跨区域的、有支付能力的车上消费者“曝光”。
以此来挖区域外同类商业设施的墙角,持续发展自己。
城市道路主要为直线,而展示的对象是法定速度为50公里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)的汽车里的人群。
如果综合体街区长150米,时速50公里的车通过只需要多少时间呢?来一道小学算术题:
距离:150米
速度:50km/h=13.8m/S
通过时间=距离/时间=150/13.8=10.8秒
目前百米世界记录是不到10秒,也就是坐在车上的人要以比100米世界冠軍跑得还快的速度去看目标综合体。而人对于停留6秒以上的图像才能反应和记忆。
在直线道路的车上,能突然“看得見”路边的综合体吗?
不留意就“看不見”,即使“看得見”一定“看不清”!
怎么办?
一个方法是更远处让车上的人看到。比如当可视距离到达300米时,就将有20秒时间来反应和减速了。可视距离到450米就更充足了。
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弯道,因为可辨认角加大和车速减慢的因素,有比直线路上更好的曝光面。
但是会加重交通负担并易引发车祸。(风水上俗称的弓背)。
由于人的最小视线分辩角、行道树的遮挡和空气污染的原因,使得仅以单边面临道路的商业综合体“看得见”有较大的限制,而且车流的来源也只是单一道路。因此只在一條路上鉆研“曝光面”是不夠的。
又回到街鋪的思路。最貴的街鋪是轉角鋪,因為可以吸引來自兩個方向的人流,看得見的幾率比普通街鋪多一倍,隨機客流量增加1倍。也就是街角是曝光度率最好。
在城市中的商業綜合體,也是一样?
城市路网一般为十字或丁字路网,汽车在转弯时:
1.法定车速應低于15或30公里,即同样150米街道长度,通过时间降为18或36秒了,车上的人有较多的时间发现和观看目标;
2.街角可以从4条道路的来向在更远处看到;
3.通过的车流来自4个方向;
这样从可視时间、可視距离和客流来源三个因素倍增了“看得见”的条件。
因此,面临有兩個以上城市路口是大型商業設施最好的选择,並將該商業設施的標誌(不是入口)置於城市轉角路口。使所有過往車流能夠輕鬆看見。
“城·雙城對“觀點:尽一切可能提高商业设施“曝光度”,是商业设计判断的底线。
可以使用的规划对策:
1.将大型商业设施(或其購醒目的标識)靠近车流量更高的轉角路口。
2.在非極端氣候地區,鼓勵开辟开放城市支路,划小开放街区(甚至只是底层开放),以加强微循环,从多方向吸引人流车流,並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。
3.引入曲线道路(尤其是成熟地区的步行街、包括室内商业街)能增加商业展示面,从而提高曝光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