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同我們在前文“商業建築設計——一切為了“看得見、易到達”。“易達性”在城市規劃範疇也是重要的戰略目標,可以說是僅次於“產業導入”的重要問題。
著名遊戲SIMCITY中的第一步,規劃好最有效的“道路及管線”,——最少的交通挂最多的功能。省掉的不只是路面的造價,還有數倍于路面的管線投入。
延伸阅读:道路的造價大致是多少呢?
……我市在道路改造方面动辄每公里造价七八千万元,甚至超过1个亿,而这仅仅是道路改造工程的费用,还不包括征地、拆迁的费用。“但是我们也通过媒体报道看到,内地有些城市修建一条道路,每公里的造价包括征地拆迁费用在内,差不多是我们的50%。”……(2013年5月29日南都網:http://epaper.oeeee.com/N/html/2013-05/29/content_1866352.htm)
實際操作中,地方政府無錢修路,也採用以路換地方式,由企業出資建設,優惠搭配開發用土地。
……佛山(云浮)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前来佛山宾馆进行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,13个项目的累计投资额达25.4亿元。这些项目中,一条全长约10公里的公路建设将采用“以地换路”的模式建设,投资建设公路的企业将获得云浮新城CBD的一块核心商业用地……(2011年12月06日人民網:http://www.people.com.cn/h/2011/1206/c25408-3770424146.html )
因此,規劃的基本功在道路,而且是根據不同的城市化進程選擇並逐漸完善道路結構。從單一方向逐步发展到環線。
在道路規劃的技術性問題上,已有完善的理論和規範。在此不再敘述。
在中國的近期的主要問題是“寬道路,稀路網”。土地资金浪费大。將是長遠發展的重大隱患。
動態地看,道路和城市的配合關係是:生地—路網稀,多尽端;熟地—路網密、四邊路;半生半熟地—半環加尽端。
在時間軸看,從生地到熟地的自然生長過程是:建設道路-建設住宅-遷入人口-建立商業/產業-吸引外區就業-建立軌道交通(如下圖)。如果资金到位、预见正确和操作能力强,或者可一次到位——“罗马一天建成“。但难度极大,且没有及时修正判断错误的机会。
可以看出,在生地狀態,其實對周邊環路的需求是不高的,以“停車場原理”就可以滿足該階段交通需求。如不是為了可預見的、短期的快速發展,是可以尽可能保持“線性市政路”或推遲”環型市政路”的建設,可以節省約人民幣5000万/公里的建設成本。
但是在熟地狀態,隨著人口、車輛的增加,需要提供多疏散方向的城市道路。尤其是商業投入運行後,密路網的”市政環形路”十分重要,為來自周邊的商業客流提供“易到達”的通道。
如果用規劃圖“用地顏色”和“路網密度”變化趨勢來描述,就是“綠變黃,黃變紅;線變網,疏邊密”。
作為後發國家特色,在1980年代前後的香港新市鎮、2000年前後達的迪拜新城、2010年代前後的中國新區/開發區,出現將上述步驟同步開展的“人工催熟型城市”。這對主導者的戰略戰術能力極高,而宏觀經濟環境至少要保持穩定,難度較大,值得跟蹤關注。
“城·雙城對“觀點:
如果我們把一個項目(城市)的區位視為“地利”,“交通”無疑是改善“地利”的重要手段;積累城市生長的規律,明了在建項目的歷史階段,選擇高效投資,則可視為把握“天時”的一部分。交通體系的成長,就是觀察促成“天時”與“地利”转换的关键?——“一路连天地!”
上一篇:盈利基本功:排好停車位(下)